組織策略 - 茫然時,何不提筆寫份備忘錄?
悅智顧問 黃崇岳
“If you do not express your own original ideas, if you do not listen to your own being, then you will have betrayed yourself” -- Rollo May (1909 – 1994)
在電影 Jerry Maguire (1996) 裡,Tom Cruise扮演一位成功的運動員經紀人,他負責公司最重要的客戶,有傲視業界的收入和聲譽,也過著旁人眼中欣羨的優渥生活。有一個晚上,當他回首自己的生活與他日復一日的工作內容,卻突然發現他似乎失去了當時他進入這個行業的熱情與初心 (Purpose)。就在那個夜晚,他振筆疾書,將他對於運動員經紀人在產業中所應傳達的理念、當時同業盲目追求利潤與績效而產生的亂象,以及他對這個角色未來所應創造的價值,寫了一封 Mission Statement,在連夜趕印後,於清晨破曉前投送入所有長官與同仁的信箱,精彩的故事就由此展開。
星巴克,一個影響全球咖啡文化,成為許多人在家裡與辦公室的第三個好去處的企業,在 2007 年的春天,創辦人之一的Howard Shultz因感受到星巴克企業靈魂的消逝(例如為了刺激買氣,創造更多的商業利益,星巴克在2003 年開始在店裡販售熱食,而這些熱食在烤箱的加熱後所發出的味道,蓋過了星巴克最引以為傲的濃郁咖啡味;或為了能夠提升服務的速度,店員預先熱好了一大壺牛奶 / 奶泡,而非隨著顧客點選咖啡後一杯杯地製作,失去了星巴克創業以來最強調的顧客體驗…等 ),擔憂領導人如果忽視了某些可能動搖公司根基的事物,企業可能會付出的龐大代價,而提筆寫下了一份給星巴克所有同仁的備忘錄。這份備忘錄,在日後引起了一連串內外部的激烈論辯,也成就了星巴克07 年之後一連串改革與創新。
不管是mission statement,還是企業備忘錄,或者有些公司稱之為使命或初衷,其用意都是在說明企業當初之所以存在的緣由與想法。透過文字的記錄與陳述,可以讓企業在某些發展的關鍵時刻暫時停下腳步,檢視過去,想想未來,確認現在所走的方向,能夠達到企業想望的目的地;也讓企業組織成員,能有一個明確可依循的文化與共同價值。
悅智董事長黃河明回憶,當他還在台灣惠普任職時,曾經歷一次遠景共建,花了一整年時間蒐集整理內部員工意見,並且透過密集討論達成共識。而為了將新形成的遠景深植於每位同仁的腦海,台灣惠普當時的員工也在溝通傳播上花了許多心思,以具體實物或圖形來表達,並利用多種方式以加深員工的印象,「例如有一組建議將遠景強調的幾個重點,製作成一個明亮的燈箱,平常將燈箱放在員工熟悉的地點如餐廳等地,就有很好的效果。」
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一樣,是由一連串的決策所組成;只是企業在進行決策時,所需經歷的流程通常更為複雜,需要考量的層面也較為廣泛,這也是許多企業管理者經常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:因為在企業規模日益茁壯的過程,企業的外部網絡與資源通常也會同步積累與成長,所以常常會出現許多看似短期內對企業業務有所助益,但不見得和公司核心能力有關係的機會,所以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,到底該如何做出決策呢? 特別是對很多台灣的家族企業來說,創業者鮮少能順利走過企業演進的各個階段,尤其若遇到企業轉型期,這類的決策更扮演關鍵性的角色。 決策的結果,會影響企業資源的分配;而企業資源的分配,和企業的使命、目標與策略應有高度的連結。所以當面臨這類問題時,建議企業管理者可以回歸企業之所以存在的源頭。靜下心寫下一份備忘錄,重新檢視企業使命與價值,找到企業當初參賽的理由,梳理企業團隊心之所向,也許是一個可以收歛決策的方式。
◎ 相關文章:
組織策略 - 深入脈絡,尋找創新(上)
有許多的企業尋求顧問公司透過各種創新科技、流程、方法學,來協助提升內部創新能力。若由脈絡的觀點來看,不論任何方法學、理論程式,甚或最新的科技工具,都是外功。我們都知道,...
組織策略 - 客服事業的策略定位與挑戰(下)
策略定位的改變,需要充分的溝通。產品事業單位必須了解客服事業被企業賦予的責任與目標,並協調發展雙贏的策略,落實在日常的業務互動;客服事業內部人員必須了解事業目標的優先順...
組織策略 - 三星成長300 倍的秘密
根據國際知名品牌鑒價機構Interbrand 公佈的2012年全球百大品牌調查顯示,三星品牌價值較前一年激增40%至329 億美元,排名更從17 名晉升至第9 名。它不...
從福特汽車的故事探討管理哲學
在企業中,秩序、結構、動機和領導等基本問題的解決,必須與對管理者的管理結合在一起。
管理管理者對是否完成企業目標有著決定性作用,也大體上決定著企業對員工與工作的管...
組織策略 - 深入脈絡,尋找創新(下)
為了實踐創新,有許多公司要求研發人員填寫每日進度表、要求創新專案團隊每日更新甘特圖、要求跨部門團隊開讀書會、討論創新點子,甚至導入各式各樣的知識管理系統,殊不知,這些作...